游客发表
周嶺是《紅樓夢》的研究者,而且也是《紅樓夢》的捍衛者。
周嶺出生在書香世家,他的家族中裏曾經出過一個跟紅學有淵源的人,這位他不願意透露姓名的老人家曾是齊魯文學院的院長,寫過研究《紅樓夢》的著作被收在《紅樓書錄》裏,那是20世紀二三十年代的事情。周嶺小時候,聽家人閑談的話題很多都是關於《紅樓夢》的,甚至表哥來家裏找他玩,才那麽點大的孩子,也會跟他講某一段判詞該怎麽解。研讀紅樓變成了這個家族的世代傳承。
1981年,31歲的周嶺帶著論文參加了在濟南舉辦的紅樓夢學術研討會,主持會議的是中國紅樓夢學會的兩位副會長劉世德和胡文彬。周嶺是最後一天的最後一個發言,之前的發言都規定不能超過20分鍾,但看過他論文的劉、胡二人特批他可以不受限。當天,他講的是對賈元春判詞的新解,講完後,全場給予他長時間的熱烈鼓掌,那一場演講精彩讓參加過會議的人在事隔多年後仍記憶猶新。
周嶺,南海石油控股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方略投資有限公司董事長、總裁,中國創業板研究會研究員、常務理事,中國藝術研究院研究員,著名紅學家,87版電視連續劇《紅樓夢》編劇,曾在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對外經濟貿易大學、新加坡國立大學等處講課或講學,曾成功操作過中國境內資源性項目在北美上市及境外融資,曾受托管理、重組國內大型主板上市公司。現在還兼任《中國科技財富》雜誌社社長,該雜誌重在關注區域經濟和產業經濟、指導優勢投資……
70年代末,考入了杭州大學(現在的浙江大學)中文係修讀古典文學專業,在校期間,在導師蔡義江和劉操南的指導下寫了很多有關紅樓的文章,在紅學界嶄露頭角。
1983年擔任中央電視台電視連續劇《紅樓夢》編劇。
1987年負責籌辦紅樓夢文化藝術展,擔任總體設計。
1988年出訪新加坡,擔任中國紅樓夢文化藝術代表團秘書長。
1990年承擔大型科研課題"曹雪芹與紅樓夢"。
1997年校注《紅樓夢》,由百花文藝出版社出版。
2006年擔任新版電視連續劇《紅樓夢》顧問。
2006年主編《紅樓夢中人-紅樓小百科》,由作家出版社出版。
相關信息:2007年登錄《百家講壇》主講《曹雪芹》、《《紅樓夢》中的端午節、春節》。(目前正錄製《奏折的秘密》)。
當時周嶺的編製是在安徽煤炭師範學院,其後就被調入了紅樓夢研究所,開始從事專業的研究工作,但在他看,研究的目的是為了創作,所以,當王扶林導演籌拍電視劇版《紅樓夢》時,他就非常積極的參與了進來。
當年和周嶺一起擔任編劇的還有劉耕路和周雷,三個人的分工是:劉耕路負責1至40回(其中秦可卿那部分是周嶺撰寫);周雷負責41至80回,(其中有一部分由劉耕路撰寫),周嶺負責後40回和整個劇本的統一定稿。
很難把作為87版《紅樓夢》編劇的周嶺和作為南海石油控股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方略投資有限公司董事長兼總裁的周嶺聯係到一起,但事實上,企業家才是他的正式身份,他曾經成功操作過中國境內資源性項目在北美上市及境外融資,也曾受托管理、重組國內大型主板上市公司,在商業領域的聲名絲毫不比在紅學界遜色。
在幾十年前,周嶺第一次讀《紅樓夢》時,便對其中的“水滿則溢,月滿則高,登高必跌重,樂極生悲,否極泰來,榮辱自古周而複始,不是人力所能常保”印象深刻,而其中傳達出的哲理也早已讓他爛熟於心。《紅樓夢》裏的眾生相,還有那些哲理意味很強的詩詞曲賦對他人生觀的架構、心靈的調養都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但從讀到懂的過程卻很漫長,完全就是一個少年對這個世界的體驗之旅。
周嶺出生在書香門第之家,在他的家族中已經出過一個研究紅學的人,也許是對紅學執著的熱情血脈相傳,研究《紅樓夢》竟然成為了這個家族的世代傳承。1981年,31歲的周嶺參加《紅樓夢》學術研討會,他關於賈元春判詞的理解,贏得了全場熱烈的掌聲,隨後,周嶺就被調入了《紅樓夢》研究所,開始從事專業的研究工作。當王扶林導演籌拍電視劇版《紅樓夢》時,周嶺作為編劇之一負責《紅樓夢》後40回和整個劇本的統一定稿。
1985年,周嶺跟隨中央電視台到深圳拍攝專題片,采訪對象是如今萬科的前身――深圳現代科教儀器展銷中心,也就是這次機會,周嶺認識了王石這個影響他下海從商的人。上世紀80年代,剛剛下海的老板們對於企業知識、文化知識有著如饑似渴的需求,他們發現,這個年輕人不僅懂經濟,還能說管理,不但通天文,還知曉地理,於是紛紛請他做顧問講課,有時候頭一天看的書,第二天就要講,那段時間看的很多書都是從王石那拿來的。就這樣,紅學專家搖身一變又成為了企業界的寵兒。
然而這些並不是周嶺想要的,自己沒有做過企業,給人講課怎麽能說清楚做企業的方法?1992年,周嶺終於決定辭去研究所的職務,南下海南組建公司,進行防盜係統的電子產品開發,也無例外地卷入了當時的房地產熱潮。“那時炒地根本不需要錢,你賣給我,我賣給他,隻是倒一下手而已。”說起當年的炒房經曆,周嶺記憶猶新。“最快的一次,一個星期簽了兩份合同,上家的錢還沒付,下家的款已經到賬了。”
然而,這中間卻不都是一帆風順。1993年,周嶺投入了一個比較大的項目,然而突然之間整個海南的房地產戛然而止,周嶺被套牢了。因為對形勢的錯誤判斷,周嶺一直在等待經濟政策的改觀,沒有料到,這一等就是一年。隨著炒房的熱潮漸漸退去,直到現在他手裏還有還沒拋出去的地。
2006年9月,北京電視台“紅樓夢中人”選秀活動啟動,這場號稱“要打盡天下美女”的活動在當年的電視屏幕刮起了一場規模巨大的狂風,一夜之間參賽選手紅遍大江南北,同時被人記住的還有評委席上的評委。
“分付東風莫浪吹,葬花溪畔浣花遲。前身合是瀟湘月,灑向人間知不知。”像如此文采斐然的評判受到了很多人的追捧,他對《紅樓夢》更是如數家珍,對選手循循善誘,獨到的見解和侃侃而談的大將風度吸引了很多人的注意,這位評委便是周嶺。
周嶺自己也承認,很多事情他都有興趣,但不一定在每個領域都能成功。“有一段時間看起來也挺成功,很有成就感,覺得自己可以做這樣一件事,過一段時間失敗了,又覺得可能不是這塊料,幹脆找個別的試試,以前那個丟掉算了。”
離開海南,周嶺去了新加坡在那做起了電子產品,在他看來,那是一段教訓比經驗多的日子,高科技的飯並不好吃,不久周嶺便放棄了。之後,離開新加坡到了加拿大。在一場資源與資本市場峰會上,周嶺被能源產業吸引住了,在那他認識了很多能源企業的負責人,還擺放了加拿大皇家銀行、蒙特利爾銀行,當時最大的證券公司總裁……短短三年的時間,周嶺在加拿大買了房,買了車,隨即便是移民,但這個時候他改變了主意。
回國後,周嶺說服中石油、中石化等大企業和他合作,他開始了四處奔波的日子,尋找石油、天然氣、銅礦……他想要推動境內可以對外合作的項目境外借殼上市,融資計劃已經全盤出路,卻最終因難以說明的原因中途夭折。
周嶺說自己不是一個會吃回頭草的人,既然做了,就要給自己一個交代。在香港,周嶺與人合作成了上市公司辛康海聯,這便是後來的南海石油。對於後來的那場突如其來的股災,周嶺坦言“我知道一些原因,但是這些原因不是單一的,有美國基金的阻擊,有香港某些人的惡意動作,也有我自己的疏忽大意。”
將近14個億瞬間灰飛煙滅,沒有人能夠無動於衷。南海石油重新開盤的那天,周嶺是所有人中最忐忑不安的一個,盡管在以後的日子,南海石油的股價升升降降,但這些在周嶺看來都是再正常不過的股市規律。這次重創周嶺並不完全認為是壞事,至少,把他內心積累的對於股票是否會暴跌的擔心全部釋放了,自此他再沒有了任何擔心。
與菲律賓能源部長簽訂7000多平方公裏的油田勘探協議;在英國投資迄今為止華人投入的最大的電子產品工廠;成為方略投資有點公司董事長……以後這所有的一切都讓周嶺從容淡定去麵對。
“我是一個比較奇怪的人,既是做企業的人,又是做投資的人,又是文人。”周嶺曾這樣評價自己。
即使在商界,《紅樓夢》也沒有離開過周嶺的生活。在香港,大大小小的聚會上,大家都會逼著周嶺談《紅樓夢》。“和很多國內的企業家在一起的時候,本來是談業務,可話題不知怎麽就會轉到《紅樓夢》上去了。”
2008年,周嶺登上了央視《百家講壇》,成為繼劉心武、周汝昌、王蒙、馮其庸之後登錄《百家講壇》講紅樓的第5位主講人。節目播出後,很多觀眾紛紛在網上留言表達對周嶺的喜歡與欽佩,更有網友留對聯評價周嶺的講演為“引經據典數處,揮灑自如有餘。橫批‘最脫稿先生’”。
在周嶺看來《紅樓夢》會給他一種特殊的感覺,這讓他想起了一個形象――狗熊,這是他自嘲的說法。“這麽多年,做了這麽多事,有點像狗熊掰棒子,掰一個扔一個,扔一個再掰一個,但狗熊是大智慧。如果所有掰下的棒子都不仍,內存就不夠了,如果所有掰下的棒子都扔了,最後就一無所獲。他最後不是還夾了一根嗎?”
周嶺終於開始像狗熊一樣做減法了,他開始改變自己凡事必親自過問的習慣,把公司交給一群年輕人打理,自己便有了更多的時間去做和《紅樓夢》有關的事情。12期的《百家講壇》,錄製最後兩集的時候正值周嶺上海的公司準備在加拿大上市,徹夜開會,早上8點30上床已經無法入眠,躺了不久便去錄節目。
有一個故事:日本人問英國人:“你們音箱做得特別好,但為什麽我們把所有參數都抄下來做,聽起來就沒有那麽好呢?”英國人回答他:“因為我們的工程師都是音樂家。”做文化和做企業沒有太大區別,做到最後都是在藝術,比的隻是一個境界。
離開紅學圈很多年,周嶺並沒有丟掉什麽,當他回來後,依然被認可。雖然不管作為企業家還是紅學家,周嶺並不是最出眾的,然而,可以時髦地說,他是紅學界最會做生意的,是企業界最懂紅學的。
本文到此結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呢。
相关内容
随机阅读
热门排行
友情链接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