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德維克離世,沒有“黑豹”的《黑豹2》,漫威又在下一盤大棋?
時隔三年,《黑豹2》終於傳來了開拍的消息。可惜,在“黑豹已逝”的問題麵前,《黑豹2》如何進行便成為了難題。

對此漫威也給出了合理的解釋。
沒有“黑豹”的《黑豹2》,這便是漫威帶來的全新《黑豹2》。

這是漫威對黑豹已逝演員查德維克的“尊重”,也是對黑豹的懷念。
可是,這樣的做法遭到了不少漫威迷反對的同時,也實在讓人難以理解。

隻因,黑豹原本就是一種“傳承”,而沒有主角的《黑豹2》究竟要演個啥?黑豹難道成為了查德維克的專屬都成為了網友們爭論的焦點。
為何會有這樣的爭議呢?這還得從黑豹這個角色說起。
本是傳承而來的“黑豹”,難道要停止延續
在漫威係列電影中,黑豹初登場於《美國隊長:內戰》中。與黑寡婦和綠巨人的情形相似的是,在沒有獨立電影前黑豹也完成了他的初次亮相。

正因為如此,黑豹的登場對話有限不說,各種細節也不能明確劇透。不過,即便如此,黑豹也還是搶足了風頭。
特查拉用自己的實力向觀眾證明他是複仇者聯盟中的一員。

2018年,查德維克也帶著他的獨立電影《黑豹》,帶著特查拉再次歸來。
在口碑和票房交出亮眼的成績單的同時,《黑豹》也大獲全勝(口碑票房皆在漫威係列電影前5),讓觀眾看到了新英雄的崛起。

而結合《黑豹》的看點,也告訴了我們許多知識點。
- 黑豹,不是豹
黑豹雖名為黑豹,卻不是豹類。
在瓦坎達,他是瓦坎達的守護者。世代保衛著瓦坎達,是瓦坎達的王,也是瓦坎達的守護神。

“瓦坎達forever”並不是說說而已。
隻因為它擁有黑豹,隻因為它擁有為國前仆後繼的勇士。
- 黑豹是傳承,是世代的守護
在《美國隊長:內戰》中,特查拉的父親(老黑豹)在參加會議時被炸死。故此,特查拉繼任為瓦坎達新一任的“黑豹”的同時,王位加身。

從《黑豹》中我們了解到,黑豹是“王位”的象征,也是一種傳承。一代一代的黑豹保衛著瓦坎達的同時,一任又一任的黑豹也在其中產生。

所以,特查拉的父親是黑豹,特查拉是黑豹。按照原本的設定,特查拉的妹妹蘇睿、特查拉的孩子都可能是黑豹。

然而,這種設定隨著特查拉飾演者的查德維克的離世,讓“黑豹”的這種傳承變得戛然而止。
2020年8月22日,噩耗傳來。
黑豹的飾演者查德維克ⷥ斯曼因結腸癌離世,享年43歲。對此,漫威特意在社交平台發聲說道:“我們的心都碎了,我們的思念也和查德維克ⷥ斯曼的家人在一起。你的遺產將永存。安息吧。”

從這裏便可以看出,漫威此時已準備將“黑豹”當作查德維克的遺產,成為他的永存,也為“特查拉過後再無國王”埋下了伏筆。
其實,早在2016年查德維克便診斷出了病情,然而他還是堅持拍攝。

《複仇者聯盟3》與《複仇者聯盟4》都是查德維克帶病堅持拍攝的電影。而從其的精神與毅力上來看,不管是黑豹,亦或者是查德維克。不管是在電影中,還是在電影外,查德維克都是一個真正的鬥士。

《黑豹》中,查德維克帶來他的精彩表現。讓查德維克聲名鵲起的同時,也讓“黑豹”給觀眾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伴隨著查德維克的離世,不少已經將“瓦坎達forever”當作對查德維克的紀念。而查德維克後再無國王(黑豹)也是不少觀眾達成的共識。

可惜,部分觀眾的看法不能夠代表所有漫威迷的想法。

黑豹在原漫畫中本就是有著“傳承”的同時,黑豹的這種獨有化,又讓黑寡婦(沒有葬禮)、鋼鐵俠、美國隊長等等這些有了新“傳承”的英雄情何以堪。
會有怨言,變得理所應當。
《速度與激情》早已打了樣,漫威仍選擇下一盤大棋
查德維克的離世固然讓人惋惜,而漫威對他的“特立獨行”倒也顯得情有可原。
然而,此間違反了原本漫威的人物設定的同時,也是對其他英雄的不公,為此才會惹來不少觀眾與粉絲的怨言。

查德維克的離世必然會導致《黑豹》這個項目的擱置嗎?沒有“黑豹”的《黑豹2》是無可奈何嗎?不然。
隻因《速度與激情7》早已打好樣。
2013年11月30日,保羅ⷦ𒃥 的意外離世讓《速度與激情7》的拍攝戛然而止。上映日期為此從原定的2014年7月改為2015年4月12日的同時,也不得不提出方案來應對這則意外。

擺在《速度與激情7》麵前的有三條路:
第一條路:按照原劇本拍攝。采用找替身,並結合CG特效的方式。讓沃克把這部戲“演完”。
第二條路:重新修改劇本。直接將“布萊恩”這個角色寫死,或者讓他意外消失來符合現實情景。

第三條路:重新拍攝。主演沃克的離世讓“布萊恩”的生命無法進行延續。而無人拍攝下,放棄這個角色,進行重新拍攝也算是方法之一。
然而,不管是采用哪種方式,麵臨的都是高昂的成本。其中,若是貿然的刪去靈魂人物“布萊恩”的戲份,觀眾難以買賬或將成為必然。

另一麵,若是修改劇本。再次把布萊恩寫死,在不少人看來也是對沃克的一種不尊重。所以,環球思前想後之下,還是采用了第一條路。
“換頭術”讓沃克依舊活在熒屏上。而布萊恩依舊是《速度與激情7》的靈魂人物的同時,也在上映過後迎來一片好評。
采用“3名替身加7台攝影機”的拍攝方式,讓原本2億美元的拍攝預算一下子膨脹到2.5億美元。然而,布萊恩的生命能夠得以延續,在不少人看來是一種有得有失。
為此,在沃克離世後,依然有屬於他的電影在影院問世。而畫質精良,製作考究下,不少人也拿它將《黑豹2》進行對標。
為何《黑豹2》不能夠采用“換頭術”讓黑豹得以傳承?為何有了《速度與激情7》這樣的有效案例在前,漫威卻不做參考呢?

這其中的答案,或許隻有漫威才能夠真正解答。
但是,可以知道的是“換頭術”要麵臨著巨額的特效成本的同時,失敗也是潛在的風險。

畢竟不是每一部戲都能夠像《速度與激情7》那樣換頭成功。況且,《速度與激情7》中,沃克還完成了部分的戲份。
而國內不乏有著失敗案例下,換頭不成功或許便會遭遇接下來的畫麵:
驚悚:

怪異:
故此,不管是出於成本考量,還是規避風險。漫威選擇沒有“黑豹”的《黑豹2》倒也變得情有可原。
然而,沒有了“黑豹”的《黑豹2》故事又該如何上演?沒有“黑豹”的《黑豹2》你還會買賬嗎?這算不是消費情懷,讓黑豹的故事停止在查德維克不好嗎?
對此你如何看?
歡迎分享!
我是@留人淚,更多好文請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