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抖音账号如何重新定位?抖音账号重新定位方法详解
原標題:共工財經局關注|廣發銀行滑向“掉隊”邊緣:增長停滯,資本補充受阻
曾經的股份製銀行“明星”廣發銀行,如今卻深陷增長停滯、資本補充受阻、內控失效等多重困局。曾在信用卡業務上風光一時的廣發,如今不僅發卡量止步不前,甚至2024年透支餘額同比下降3.37%,占貸款總額比例跌至20.49%。與此同時,資產質量、盈利能力和監管合規問題的層層積壓,讓廣發銀行從昔日的行業領跑者,逐漸滑向“掉隊”的邊緣。
戰略迷失:信用卡神話破滅,盈利增長乏力
廣發銀行的經營模式長期依賴信用卡業務驅動增長。然而,在監管趨嚴、消費信貸增速放緩的背景下,廣發銀行的信用卡業務正在衰退:數據顯示2024年,廣發銀行信用卡透支餘額同比下降3.37%,占貸款總額比例降至20.49%,為近年來最低水平;利息淨收入同比下降8.52%,淨息差僅1.6%,在12家股份製銀行中排名第八,盈利能力明顯落後於行業水平;非息收入占比持續低迷,在利率下行的環境下,對息差業務的過度依賴進一步拖累了銀行整體盈利水平。
與此同時,等同業已經找到新的增長動能,而廣發銀行卻仍然原地踏步。2015年,廣發銀行與華夏銀行營收相差僅41億元,2024年,這一差距已擴大至244億元,廣發銀行不僅沒有縮小與同行的距離,反而進一步被甩開。
資本困局:上市難產,融資渠道受限
作為國內僅剩的兩家未上市股份製銀行之一,廣發銀行的IPO停滯已成為其資本金補充的最大障礙:一是自2017年因“僑興案”被罰7.22億元以來,廣發銀行的上市計劃幾乎被擱置,至今未有實質性進展;二是相比恒豐銀行積極推進上市進程,廣發銀行的資本補充方式仍高度依賴債券融資,但這一短期補血模式難以持續;三是股東減持潮愈演愈烈,華晨汽車已退出前十大股東,中石化財務公司等股東掛牌轉讓股份,市場信心顯著下滑。
數據顯示,廣發銀行核心一級資本充足率雖升至9.11%,但仍低於行業均值。若IPO遲遲未能落地,資本補充缺口將越來越大,影響銀行未來的貸款投放能力和業務擴展空間。
“骨折價”清理不良資產,隱藏更深的危機
麵對資本承壓和資產質量惡化的雙重壓力,廣發銀行選擇了“骨折價”甩賣不良資產,試圖快速改善資產負債表。據相關新聞顯示2024年12月26日,廣發銀行計劃將49.74億元的不良資產權益轉讓給廣東粵財信托公司;另外此前已累計轉讓9批不良資產,第九期資產原始金額為49.49億元,但實際轉讓價僅2.5億元,相當於5折清理。
這背後折的不僅是銀行清理不良貸款的迫切性,更反映出廣發銀行在資產質量控製方麵的長期失控。房地產行業的不良貸款仍高達6.21%,遠超行業均值,表明廣發銀行仍未徹底擺脫房地產暴雷的影響。
罰單頻發:內控失效,廣發成“罰單之王”
過去幾年,廣發銀行的高管頻繁落馬,內部治理混亂,風控體係形同虛設:據統計2018年至2022年,廣發銀行的累計罰款金額已高達10億元,連續多年位居股份製銀行罰單榜前列;2023年,廣發銀行因小微企業劃型不準等14項違法違規事實,被罰2430萬元,全年罰單金額超6000萬元,成為監管重點關注對象;另2024年還收到23張罰單,累計罰款882.94萬元;自2021年以來,廣發銀行已有至少11名高管被查。
監管的密集罰單,意味著廣發銀行的風控體係早已失效,信用風險與合規風險交織,使其未來的業務發展充滿不確定性。
高管更迭頻繁,銀行治理陷入“權力真空”
廣發銀行的管理層更迭頻繁,治理結構混亂,影響其長期戰略規劃和業務發展,相關新聞顯示:2021年,原天津分行行長趙勇被查;2022年,原董事長王濱被查,並被控受賄罪、隱瞞境外存款罪;2023年,監事長王桂芝、黨委委員方琦等多名高管相繼落馬;2024年,廣發銀行繼續被曝內部腐敗,監管持續加碼。
高管的頻繁“落馬”,不僅破壞了銀行的穩定運營,也導致內部管理混亂、戰略方向反複調整,進一步削弱了市場對廣發銀行的信心。
廣發銀行正麵臨關鍵時刻
廣發銀行的當前困境,是戰略迷失、資產質量惡化、資本補充受阻、監管處罰頻發等問題長期累積的結果。與其他股份製銀行相比,廣發銀行不僅錯失了上市融資的窗口期,內部治理混亂、風險管理失控,甚至因信用卡業務下滑而喪失了曾經的競爭優勢。
未來,廣發銀行要想真正扭轉當前局麵,必須要重新調整業務結構,減少對信用卡業務的過度依賴,推動非息收入增長,提高盈利能力;加快推進IPO進程,增強資本補充能力,減少對債券融資的依賴; 強化內部風控體係,徹底治理腐敗問題,避免因違規操作頻繁被罰,影響銀行聲譽; 優化資產質量,降低房地產貸款風險暴露,提高不良資產處置的效率,避免持續“骨折價”清理壞賬。
如果廣發銀行不能在短期內解決核心問題,那麽在競爭日益激烈的股份製銀行賽道上,它可能將進一步邊緣化,甚至成為下一個被整合的目標。廣發銀行,已經走到了關鍵的十字路口。(來源於:九州商業觀察)
最新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