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夜800十個小時,快餐500三個小時,不限次數全套服務
而王老先生將保證金交給對方時,竟然隻拿到了一張“國家健康管理中心某某收到3萬元”的手寫收條,上麵也沒有印蓋公章。
“幾個工作日之後,我們就會把購買保健品的錢款退給您。”“領導”承諾。於是王老先生就回家等消息了。第二天,他給“工作人員”打電話,對方卻一直關機,根本打不通。王老先生方覺被騙,急忙報了警。
圈套:“發財之路”找老客戶再騙一筆
記者了解到,35歲的犯罪嫌疑人李某和宋某原來都是保健品銷售員。據二人稱,隨著一些保健品及銷售騙局被屢屢曝光後,現在這些保健品賣不出去了,沒有人專門組織賣這些保健品的活動了,也沒有能帶著客戶去買保健品的地方了,銷售員陷入了生計困境,兩人為如何解決收入來源的問題絞盡腦汁。他們就想別的路子,看能不能找到一些客戶的聯係方式,從之前買保健品的老人那裏再掙一筆騙點錢。於是,他們設計了“保健品退款”的圈套,開辟了“發財之路”。
犯罪嫌疑人宋某在公司裏有一定職務,於是把自己掌握的大量購買保健品的老年人的相關信息都提供給了李某;李某則以此與宋某合夥實施詐騙。兩人將騙得的錢款進行了分成。
從2018年10月至2019年2月間,犯罪嫌疑人李某、宋某通過查找購買保健品的客戶信息,將“曾經大量購買保健品”的“年紀較大”的客戶作為重點對象。之後,李某等人給這些老人們打電話,虛構自己是“食品藥品監督部門”、“中國健康聯盟”、“北京健康中心”等機構的工作人員的身份,並告知老人們曾購買的保健品在國家的管控查處之下,發現無任何作用,目前有相關政策可以退還購買保健品的錢款。
隨後,犯罪嫌疑人李某假扮上述機構的工作人員上門,負責開車將老人接到附近的酒店,謊稱“主任”或什麽領導在該酒店開會,在此接待要退款的老人。此時,宋某扮演的“主任”就出現了,在酒店內房間或者車內,向老人講解相關政策,承諾退還老人購買保健品的錢款,但要求先繳納一定數額的定金或手續費,並強調隻收現金。
老人同意後,李某會陪同老人去銀行取款,拿到錢後將老人送回家。截至案發,犯罪嫌疑人李某、宋某騙取被害人錢款共計20餘萬元,均用於日常消費及賭博使用。後李某、宋某被公安機關抓獲。
追問:老人已經被“坑”為何再次被騙
被騙走保證金的不止王老先生一位。本報記者了解到,海澱區檢察院現已查實此案有5位老人被騙,還有一些被害老人被騙的情況正在核實中,有的老人被騙後並沒有報警。在查實的5位被騙老人中,除了一位76歲,其餘的都已是八旬老人,年齡最大的是一位82歲老太。這些老人去見嫌疑人和取錢時,都沒有子女陪同,在嫌疑人一步步誘導之下,結果再次上當受騙,都被“順利”騙走了3萬到5萬元的“保證金”。
這些買保健品的老人都被“坑”過,為何還會這麽輕易信任犯罪嫌疑人,並再次落入陷阱?海澱區檢察院檢察官曹瑜、徐慧鑫告訴記者,由於犯罪嫌疑人事先收集獲取了老人個人及購買保健品的相關信息,他們向老人所述其購買保健品數額與老人實際購買的基本吻合,使老人們放鬆了警惕,相信了他們。加上現在很多保健品詐騙事件已被曝光,老人們被提醒要謹慎購買保健品防詐騙,而犯罪嫌疑人向老人行騙時,正是以國家對保健品行業的管控政策為借口,老人們便信以為真,又急於拿回之前購買保健品的錢。嫌疑人正是利用被害老人這種心理設下“保健品詐騙退款”圈套。
另外,這些被騙者多為高齡老人,這些老人多與子女分居,大多獨自生活,或者與老伴一起生活,自己缺乏防範意識,又沒有和子女等家人及時溝通。當初很痛快地花重金買了保健品,現在又著急追回損失,所以大意了。犯罪嫌疑人都是使用手機詐騙,而如果是其所述正規單位,辦事地點應當在辦公場合而非酒店、汽車內等處,工作人員使用的是工作電話而非私人電話,並可出示相關證件。這些老人或缺乏相關常識,或不太注意,於是犯罪嫌疑人輕而易舉地獲取了其信任,並騙走了錢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