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解放軍“王牌軍”陸軍第54軍之中的精銳師,130師無疑是精銳當中的精銳,王牌之中的王牌,回顧昔年間曆史風雲,130師曾在我國多個曆史戰場上留下戰功卓著。
1957年至1966年,董占林曾在這一時期擔任130師師長,並於1962年中印邊境自衛反擊戰中數度取得重大勝利。
那麽在中印戰爭結束後,作為我軍“王牌師”師長的董占林,被授予了什麽軍銜?

董占林
“對印自衛反擊戰”戰場上
1962年10月之際,總參謀部向54軍下達命令,要求其部130師迅速抵達中印邊界東段、傳統習慣線以北的喜馬拉雅山脈南麓參加對印自衛反擊戰。

命令當中指出:根據瓦弄地區集結的印度軍隊以及準備向此處空運的援軍來看,瓦弄地區的印軍兵力可能達到2000人至2500人左右,而中央軍委派遣130師至此的目的便是粉碎敵人妄圖堅守瓦弄地區的計劃,殲滅上述印軍。
由此當作戰命令層層下達,時任130師師長的董占林在一番緊鑼密鼓地對部隊進行戰前動員、彈藥分配、換發裝備等戰前準備工作過後,董占林親率130師向西藏進發。
屆時130師的戰士們在董占林的帶領下,從四川雅安、夾江、犍為等各個駐地分乘800多輛汽車共同出發。
車隊沿著川藏公路向中印邊界開赴,在二郎山腰爬行之際突降大雨,此後複又有七八級大風掀起陣陣塵沙,不消片刻複又見鵝毛大雪從天而降……一番艱難的長途跋涉之後,130師抵達瀘定縣大渡河兵站,並於此短暫休整。

休整過後車隊複又馬不停蹄地向邊境奔赴,其間隨著海拔的逐漸升高戰士們的高原反應愈發嚴重,強忍著這番磨難,董占林帶領130師抵達馬尼幹戈兵站。
然而值此之際等待130師的依舊還有一段漫長的路程,而隨著愈發接近兩軍交火的戰場,印軍的偵察飛機一度呼嘯而過。
因而董占林向全師下達命令要求夜間各單位加強車燈管製,以防敵人發動空襲,與此同時130師依舊行走在向前推進的道路上,戰場的槍炮聲逐漸由模糊轉至清晰。

130師進駐瓦弄地區之後,師長董占林傳令全軍:從上級情報得知敵人在瓦弄河兩岸均構築有戰壕、地堡等堅固的防禦工事,如今的對手發生變化,不同於與日軍打遊擊、不同於朝鮮戰場上的現代化鋼鐵戰……
不過還是那句話:“戰略上要藐視敵人,戰術上要重視敵人!不打則已,打必全殲!”

彼時駐紮瓦弄地區的印軍部隊如情報中的2000多人,即印度軍隊第十一旅,其下轄4個步兵營、2個七五榴彈炮連、2個一零七迫擊炮連,其部早在二戰時期便已經受戰火磨礪作戰經驗豐富,同屬印軍之中的王牌部隊。
相較於對於該地區地形地貌、自然條件更為熟悉的印軍而言,我軍在此方麵並不占優勢,因而抵達瓦弄地區之後,董占林先後數度深入前沿陣地觀察並分析敵情。
而在充分總結之後,董占林複又多次召開會議三令五申“05號高地”乃是兵家必爭之地,如果被敵人占領則我軍發動攻擊之時將會嚴重受阻,若能將之掌控在我軍手中,則其會成為突破印軍防線的絕佳口子。
由此在董占林的安排之下,早在10月5日之際便安排部隊連夜摸到“05號高地”予以搶占並緊急修築工事設防。

而對於“05號高地”的重要性,印軍直到11月13日方才後知後覺地發現了其間狀況,因而一邊從國內空運四個營的兵力以加強防禦,另一邊則派遣主力部隊向“05號高地”發起攻擊。
然而我軍不僅挫敗了印軍攻占“05號高地”的計劃,並同時趁勢攻占了位於西南側的“06號高地”,後積極建設工事以防敵人再次反擊。
構築工事期間由於工具較少,戰士們用雙手扣石頭、扒泥土以至於雙手被磨破,而董占林亦親自參與到了這個過程當中。
不僅親自帶領部隊在前線構築工事,董占林亦數度趁著夜幕晨霧掩護之際,穿越敵人炮火覆蓋範圍到每一個一線指揮所視察,觀察敵情、與戰士們協商作戰方案、幫助他們解決防禦過程中麵臨的問題……在董占林的統籌兼顧之下,130師積極地進行著防禦工作。

11月13日早晨趁著晨霧朦朧之際,印軍“07號高地”的敵人突然向我“05號高地”發起攻擊,然而有備無患的我軍堅決打擊了敵人的進攻,導致敵人數度進攻無果並在持續3小時左右的戰鬥過程當中,殲滅敵人67人。
由於印軍已然發起攻擊,54軍首長考慮到敵人或將增援導致無法如期按照作戰命令全殲敵人,因而向總部申請將原定於18日的總攻時間提前至16日。
這一申請很快便獲得了總部的首肯,因而16日清晨4時40分之際董占林便指揮390團3營向印軍“07號高地”發起攻擊,而390團指揮部則率領1營、2營自“06號高地”沿“05號高地”向瓦弄方向穿插,由此浩浩蕩蕩的開始了一場大規模戰鬥。
不僅390團,130師下轄的388團、389團亦在不同作戰位置同時向印軍發起攻擊,而在董占林早有嚴密部署、戰士們英勇作戰的狀況下,全線戰鬥皆以勝利告終。

而在戰鬥過程當中,亦湧現出了不計其數的戰鬥英雄,其間便包括為陳代富。
為了能夠炸毀敵人的碉堡,陳代富冒著槍林彈雨衝到了碉堡跟前,並向其中投擲一顆手榴彈,然而敵人卻迅速將手榴彈扔了出來,並在陳代富身旁爆炸令之渾身浴血。

陳代富
這樣一番狀況下,陳代富又用手指將敵人碉堡上的一處窟窿硬生生摳開,並將爆破筒傾盡平生之力塞了進去,值此之際敵人拚命將爆破筒往外頂,這樣的狀況下陳代富以自己的胸膛堵住了那處窟窿,並堅定地拉響了火環……
正是如陳代富一般的戰士們不畏犧牲英勇奮戰,方才取得了對印自衛反擊戰的勝利,而回到瓦弄戰場上,我軍最終全部攻占瓦弄地區,包括印度第四軍軍長在內的印軍悉數潰散而逃。
瓦弄之戰乃是對印自衛反擊戰之中的關鍵一戰,其間不僅收複失地更極大程度地擊潰了印軍的士氣,據稱後來相當一段時間裏印度軍校假想敵的番號依舊為“54”,透過其中可見印軍對此一戰之印象深刻。

回顧這一作戰曆程,瓦弄之戰的勝利得益於54軍指揮部、130師師長董占林等指揮有方,同時更在於如陳代富一般的戰士們無畏生死前仆後繼。
正因如此,陳代富等戰鬥英雄在戰後皆受到了中央軍委的功勳追記,而130師師長亦在此戰過程當中在軍功冊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1988年由於建設現代化軍隊等各方麵思量,我軍決定重新實施軍銜製度,由此同年9月之際,董占林被授予中將軍銜,而早在1955授勳之際他亦曾被授予上校軍銜。

第一次和鬼子拚刺刀
回望來路,實質上無論1955授銜之際被授予的上校軍銜,又或者1988之際被授予的中將軍銜,對於董占林將軍而言皆是某一階段的總結。
若將中將軍銜歸於董占林將軍的後半生,那麽作為他前半生的“上校軍銜”亦有不計其數的可圈可點之處,這一軍銜的背後不僅承載著硝煙炮火之下董占林將軍的卓越戰功,更承載著他一路走來的成長過程。
1938年抗日烽火彌漫大江南北之際,董占林將軍毅然決然地參加了國民革命軍第十八集團軍,由此踏上了從軍衛國之路。

此後經曆了一段時間的訓練之後,董占林將軍終於在同年9月前後第一次踏上了戰場,參加到了作戰當中。
而這一次的經曆始終深深銘記在董占林將軍的腦海之間,並於後來撰文“第一次和日本鬼子拚刺刀”將之悉數呈現在世人眼前,而透過其中足見董占林將軍之本色。
1938年9月之際,日寇糾集5萬餘人對晉察冀邊區發起圍攻,企圖一舉殲滅我晉察冀抗日根據地,而我軍自然不會坐以待斃,當即在地區人民的支持下予以迎頭痛擊。
然而進攻受挫之後的日寇依舊賊心不死,複又集結數千人對董占林將軍所在部隊發起攻擊。

值此之際,一團為了粉碎敵人合圍的陰謀,決定向日軍駐紮於河北省原定縣王快鎮的兩個大隊(同兩個營)發起主動攻擊,將之悉數殲滅。
由此戰鬥在早上7點鍾前後打響,直到下午5點鍾左右我軍方才突破敵人防線,在進攻過程當中包括四連一、二排長在內幾十名戰士為國捐軀,而值此之際我軍開始追擊敵人殘敵。
董占林將軍與同班僅剩下的另外5人組成一組,沿途仔細小心搜尋殘敵,然而在搜索的過程當中,突然有五六個鬼子從附近芝麻地跳了出來,不等他們瞄準開槍便以刺刀衝殺而來。
這樣一番狀況下,董占林將軍以及其它戰士們隻能同樣以刺刀予以還擊,一場焦灼的肉搏戰激烈展開。

由於日軍普遍經受過嚴密的訓練,在拚刺刀上很有章法,因而隨著戰鬥長時間的消磨體力後,相繼有三位戰士倒下,而包括董占林將軍在內剩下的三位戰士依舊與敵人苦苦糾纏。
拚殺期間,董占林將軍的左手指被敵人砍傷,但忍著劇痛他在戰友的策應之下,成功將刺刀深深刺入敵人的胸膛。
而剩下的敵人亦因其它戰士們趕來迅速支援,而被悉數殲滅在刺刀之下。
這段經曆對於董占林將軍而言實屬生平首次,因而他稱此戰不僅令他成熟許多,更以戰爭的血與火鑄造了他的靈魂。

回到董占林將軍的漫漫人生旅程,這一場戰鬥於他而言實屬一個開端,此後的他在抗日戰爭的戰場之上一步一步走向成熟,與此同時亦培養了自身的軍事能力,積累了卓越的戰功。
因而當新中國成績前後,董占林將軍已然由一名普通戰士成為了一位團長,而值此之際在國家和人民的需要之下,他複又率部奔赴抗美援朝戰場……
回顧董占林將軍一生當中的歲月斑駁,其間一道道深深淺淺的足跡皆永遠地留在了曆史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