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春是二十四節氣之首,立是“開始”之意;春代表著溫暖、生長。俗話說“一年之計在於春”,此時節預示著萬物複蘇,冬去春來。此時氣溫仍較低,還會出現倒春寒等自然現象,由冬入春,人的抗病能力和對氣候的適應能力弱,容易生病。所以立春的養生就變得尤為重要。
立春時節借陽氣上升、人體新陳代謝旺盛之機,通過適當的養生方式,與大自然相適應,力求身心和諧,可為一整年的健康打下基礎。
調暢情誌養肝為先
根據五行屬性,春屬木,與肝相應,中醫認為肝氣升發,喜條達,主情誌,因此立春養生首先是護肝養肝,關鍵就是保持心情舒暢,防止“肝火上升”。《黃帝內經》說:“春三月,此謂發陳,天地俱生,萬物以榮,夜臥早起,廣步於庭,被發緩形,以使誌生,生而勿殺,予而勿奪,賞而勿罰,此春氣之應,養生之道也。逆之則傷肝……”。
立春開始後自然界生機勃勃,這時應當順應其時,使形體舒緩,精神愉悅。春季肝旺脾弱,消化功能易受到影響,如精神抑鬱,就可能出現胸脅脹滿、腹脹腹痛、大便溏瀉等症,因此需要靜心護肝,以養氣健脾。日常起居應注意不要過分勞累,以免加重肝髒負擔,素有肝病、高血壓病或腦血管硬化等疾病的患者尤其需重視護肝養肝。
立春開始後自然界生機勃勃,萬物欣欣向榮,建議這時順應自然界生機勃發之氣,放鬆形體,使情誌隨著春天生發之氣而調暢舒緩,順應養生。
注意保暖防止倒春寒
立春後的氣候變化仍較大,忽冷忽熱,空氣幹燥。春季氣溫剛轉暖,人體陽氣開始向外宣發,皮膚毛孔舒張開放,這時最易感受風寒。
春季多風,中醫認為風性輕揚升散,為百病之長,風邪入侵,頭部最先受損,可引起頭痛、發熱、惡風、咳嗽氣喘等症。尤其汗出遇冷風,風邪趁機而入,極易發生感冒。且風邪善行數變,既能上竄達頭頂,又能在經脈和肌肉之間遊走,來去迅速,變化多端,可致關節遊走性疼痛、風疹等病症。因此千萬不要過早減掉冬衣,仍需注意保暖禦寒。
少補少鹽少酸多甘
立春之後不論是食補還是藥補,進補量都要逐漸減少,以便逐漸適應舒暢、升發、條達的季節特點。還要減少食鹽的攝入量,攝鹽過量易傷腎氣,不利於保養陽氣。孫思邈在《千金方》中指出春天飲食應“省酸增甘,以養脾氣”——因酸味入肝,具有收斂之性,不利於陽氣的生發和肝氣的疏泄;甘味之品可補益脾氣,避免肝旺克脾。在五色中,青色主肝,應多食菠菜、芹菜等綠色蔬菜,其他如穀豆類的黑米、大豆及其製品。
緩步慢行勞而不倦
隨著氣溫回升,人們應逐漸增加戶外活動的時間以加快血液循環,促進氣血運行。清晨早起,可餘庭院中閑散或緩地緩慢步行,是順應春季氣候變化特點的有效保健方式之一。散步宜緩不宜急,緩步而行,全身放鬆,手臂自然擺動,手腳合拍,呼吸和諧,心怡神悅。散步不必拘於形式,應以個人體力而定速度之快慢,時間之長短,隨其自然,不宜強為。
活動應以勞而不倦、略微汗出為度,避免大汗淋漓,耗氣傷陽,春遊、放風箏、散步、慢跑、打太極、八段錦、五禽戲等是適宜的鍛煉選擇。
蘋果、穀歌麵臨新挑戰:美國多州立法推動應用商店承擔年齡驗證責任 [阅读]
中國工商銀行與中國進出口銀行舉行工作會談 [阅读]
國補驅動創新潮,賽意智慧營銷產品重塑消費電子商業模式新格局 [阅读]
寒武紀-U(688256) 寒武破曉,算力騰飛 [阅读]
\ [阅读]
增加19.94萬人!深圳人口,捅破了天花板! [阅读]
不願幫助削減政府規模,21名“政府效率部”員工炒了馬斯克魷魚 [阅读]
永順泰:公司根據銷售訂單及客戶需求確定采購來源,國內小麥采購量占比不高,近年來國內小麥占采購總量不超過10%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