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爾紮克的作品(巴爾紮克《驢皮記》:終其一生,我們都要為欲望買單) |
文章来源:陽泉市 发布时间:2025-07-05 07:38:55 |
偉大的小說家以其作品作為人類精神的寶庫增添財富,而個人認為,這其中最偉大的一位正是巴爾紮克。 這個被譽為“現代小說之父”的作家,一生以驚人的速度創作了91部小說。 其中,1831年出版的《驢皮記》,正是讓他聲名大噪的開山之作。 書中講述了知識青年拉斐爾深陷欲望的囹圄,被一張以生命作為籌碼的驢皮牽引,攀上名利巔峰,而後墜落深淵的故事。 掀開它奇幻戲劇的麵紗,我們得以窺見: 人心難滿,欲壑難填; 人這一生,終歸要為欲望買單。 不切實際的欲望,是痛苦的根源 拉斐爾的父母去世後,他搬到了貧民區的公寓。 苦不堪言的生活,並未打消他寫作的念頭。 耗時三年,他寫出《意誌論》,信心滿滿,以為自己的才華會被大眾認可。 令人意外的是,書稿無人問津。 他的信心逐漸被摧毀的同時,生活也越發拮據,在這雙重打擊下,他對自己的堅持深感困惑,對未來充滿迷茫。 恰好此時,朋友邀請他參加一場上流宴會。本以為隻是打發時間,卻不想,拉斐爾的欲望之門就此打開。 在那座華美的府邸,拉斐爾見識到上流社會的笙歌鼎沸、紙醉金迷,一切的一切,都與自己的寒酸落魄大相徑庭。 燈光映在拉斐爾的眼睛裏,他迫切地想要擁有這一切。他心裏明白,寫作並非通往富貴的捷徑。 看著觥籌交錯的人們,拉斐爾把目光投向擁有八萬法郎年收入、且待字閨中的福多拉: 贏得這個貴婦的芳心,不就如同拿到前往上流社會的通行證嗎? 拉斐爾異常興奮,仿佛已經獲得成功。 但他沒有想到的是,欲望一旦超越現實,痛苦將隨之而來。 拉斐爾先向朋友探尋福多拉的喜好,再佯裝誌趣相投,同她聊文學藝術,談人生哲學; 接著又穿上壓箱底的禮服,陪她看話劇; 最後在散場時,狠心拿出生活費租馬車,專程送她回家。 總之,拉斐爾無限放低姿態,使出渾身解數,以為很快就能把“這張彩票”弄到手。 令他始料未及的是,經過這段時間的相處,福多拉已然看透他想攀附自己的心思,毫不留情地將他的“上位夢”撕得粉碎。 拉斐爾隻得悻悻離開,但即使用酒精麻痹自己,那不被實現的欲望,依然令他痛苦不堪,於是,他又把目光都投向賭場。 但開門紅隻是曇花一現,他在賭贏賭輸中反複橫跳,最終債台高築,不堪重負。 作家林語堂說:懂得享用你所擁有的,並割舍不實際的欲望。 倘若拉斐爾仍舊懷揣寫作夢,並為此深耕,也許他早已突破,實現成功。 奈何他卻浸淫在一步登天的欲望裏,將所謂的捷徑走成最遠的路: 不斷消耗自己,甚至丟掉底線,誤入歧途; 最後黃粱美夢成空,還陷入越渴望越痛苦、越痛苦越渴望的惡性循環中。 人活一世,欲望是與生俱來的本性。 切合實際的欲望,能驅使我們奮力前行,收獲別有洞天的人生; 異想天開的欲望,隻會蒙蔽我們的心智,最終自毀前程,痛不欲生。 凡是捷徑,皆有代價 網上流傳著這樣一句話:人控製欲望是喜劇,欲望控製人是悲劇。 顯然,拉斐爾在貪欲中執迷不悟,正是悲劇的開始。 輸光錢財的拉斐爾,走投無路之下,決定投河自盡。 去往河邊的路上,他鬼使神差地走進一家古董商店,從老板那兒意外得到一張,可以實現任何願望的驢皮。 將信將疑的他一把抓住驢皮,大聲喊道,他要一場豪華晚宴。 果真走出商店沒幾步,拉斐爾就碰到迎麵走來的朋友,興高采烈地告訴他,他倆都受邀參加一個盛大的宴會。 拉斐爾這才徹底相信驢皮的魔法。 喜出望外之際,他轉頭就把自殺的事兒忘了,迫不及待地跟著朋友一起前往宴客地。 一路上,拉斐爾無比得意,自己竟獲得幸運女神的垂青,終於不再是上流社會的局外人。 所以當他再次踏入華麗的府邸,內心已多了幾分自如。 畢竟,從天而降的驢皮,才是真正助自己平步青雲的捷徑。先前期盼的名利,俯仰之間就唾手可得。 那一晚,拉斐爾在飯桌上神采飛揚,和一眾達官貴人、社交名媛推杯換盞,相談甚歡。 酒過三巡,他還忘乎所以地從兜裏扯出驢皮。在欲望的驅使下,又許出成為百萬富翁的願望。 翌日清晨,居然真有一位公證員當著眾人麵,宣布拉斐爾繼承了遠房親戚的600萬法郎。 就在所有人簇擁著他,恭維道賀時,拉斐爾豁然想起,得到驢皮那天,老板給他的忠告: 擁有驢皮就能擁有一切,隻是每實現一個願望,驢皮就會縮小,擁有者的性命也會相應縮短。 他慌張地拿出驢皮,將其攤在桌上,死神竟已把驢皮“啃噬”掉一大圈,拉斐爾見此悔恨不已。 原來,世間所有饋贈,早在暗中標好價碼。 貪心過重的拉斐爾,無意之間將性命作為籌碼,交換為滿足心願的捷徑。 可這樣的捷徑,如同裹著糖衣的毒藥,等到表麵的甘甜融化,注定變得致命。 《我的前半生》裏有句經典的台詞:所有看似最好命、最容易的路,道路那頭都充滿了危機。 人生路上,我們憑空得到的饋贈,突如其來的捷徑,並非是上天的眷顧,而是透支未來的一時之利。 世人常說,天道好還。 凡是捷徑,遲早會以成倍的代價來償還。 無法控製欲望,終會被其反噬 回憶起這份“生命契約”後,拉斐爾自知引火燒身,悔不當初。 他隻得盡全力壓製欲念,避免再次驚動驢皮。 然而,欲望一旦打開閘門,便覆水難收。 拉斐爾早已習慣心想事成的生活,因此稍不留神,就會同以前一樣說出心願,讓驢皮滿足自己。 他的生命不斷縮短,臉色變得愈發蒼白,身體也羸弱不堪。即便他找來當地權威的醫生,也隻得到無能為力的答案。 如履薄冰的拉斐爾,不得不拒絕接見所有訪客,禁止仆人問他諸如“您想要嗎”這類問題,甚至逃到郊外的俱樂部躲了起來,不惜一切代價都想活下去。 在俱樂部時,拉斐爾因為太過虛弱一直咳嗽。 幾位青年誤以為他患有傳染病,執意要他離開,雙方因而起了摩擦。 幾人爭執不下,一位青年便提出要和拉斐爾決鬥,誰是贏家誰就留下。 拉斐爾本可以忍一時,解釋清楚咳嗽的原因;或者退一步,去別的清淨之地。 但他自知有驢皮的庇佑,贏家隻會是自己。所以他同意決鬥,決定給青年們一點顏色瞧瞧。 如他所料,自己隨手一槍,便要了對方的小命。 拉斐爾慶幸自己輕而易舉守住威望,可驢皮卻在頃刻間縮小到樹葉般大小,輕飄飄地躺在他的手心。 生命危在旦夕,他萬分懊悔自己濫用驢皮滿足欲望。便再次下定決心,從這一刻起,一定要竭力克製。 隻是終究,他還是低估了自己的貪念。 當美色的誘惑再次出現,情不自禁的拉斐爾絲毫不顧虛弱,與情婦追逐,還忘情地喊出“我要你”。 話音剛落,聽到召喚的驢皮應聲而起。 拉斐爾的願望再次實現了,而他的生命也就此終結,實在是可悲可歎! 心理學上,有個概念叫“棘輪效應”,它將人的習慣比作齒輪。 大意說習慣形成之後,向上播輪容易,向下調整艱難。 欲望亦如此。 當一個貪欲被滿足,我們隻會因享受到短暫的快感,去追逐更多的欲望,而不會就此收手遏製。 到後來,無止境的欲念逐漸擠滿我們的生活,甚至主宰我們的人生。 我們無力掙脫,隻得被其吞噬。 拉斐爾的故事結束了,巴爾紮克別出心裁地用驢皮,暗示著人在生命和欲望之間的拉扯。 這則190年前寫下的寓言,正向我們透露出一個真相:縱欲過度的人生,是一場災難。 一如《神曲》中寫道: 盲目的貪欲煽動著人們,到後來卻永遠使人們受著酷刑。 往後餘生,願你我都能心境澄明,所求有度。 在這喧囂浮華的時代,縱使欲海驚濤駭浪,也能掌舵自己的人生,抵達自在坦然的彼岸。 作者| 四囍,雜食閱讀者,文字愛好者,願人生的酸甜苦辣都能在筆下開出花。 圖片| 網絡(如有侵權請聯係刪除) 本文到此結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呢。 |
相关资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