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创业指南

今日更新消息 俞老師的逆襲:“知識帶貨”能有多長生命力

   发布时间:2025-07-04 15:45:15   发布者:賣身投靠網

  俞老師的逆襲:“知識帶貨”能有多長生命力

今日更新消息 俞老師的逆襲:“知識帶貨”能有多長生命力

  東方甄選是新東方在線及俞老師的逆襲,那麽,“知識帶貨”的未來在哪裏?

  文|劉青青 石丹

  “我想把天空大海給你,把大江大河給你。沒辦法,好的東西就是想分享於你。譬如朝露,譬如晚霞,譬如三月的風和六月的雨,譬如九月的天和十二月的雪……”這是東方甄選主播董宇輝的諸多“現場經典小作文”中的一個。

  在新東方在線旗下助農直播平台“東方甄選”直播間裏,董宇輝別具一格的帶貨畫風讓無數觀眾沉迷。如今,東方甄選抖音粉絲近2000萬,被圍觀的新東方和主播們愈發小心翼翼。

  從半年前開始轉型,60歲的新東方創始人俞敏洪帶著團隊跨界做農產品直播帶貨,到如今東方甄選主播爆紅,短短半年或許已經有人嚐盡辛酸。

  在東方甄選官方視頻裏,他們說轉型很難、很痛,也曾因為直播間沒觀眾而感到絕望。等到“逆襲”來臨,網友為之歡呼時,東方甄選方麵則反複強調自己在直播方麵還是小學生,相比外界更為冷靜理智。

  圍觀之下,東方甄選的一舉一動都吸引著人們的視線,尤其是東方甄選主播直播的時候,並把地理、曆史、人文、英語等知識融入其中,“知識帶貨”模式給直播電商行業帶來了更多的可能性。

  “逆襲”之前,新東方在線默默地進行艱難的轉型;“逆戰”之後,新東方在線則要在大眾圍觀中負重前行。

  喜聞樂見的“逆襲”

  這大概是大眾最喜聞樂見的“逆襲”劇本了。從被迫轉型,直播銷量慘淡到直播間爆火,昔日名師再次釋放巨大能量,俞敏洪也因此成為了“史上最快‘殺’回來的人”。

  據了解,自2021年12月28日新東方在線的“東方甄選”開啟首播,俞敏洪及新東方在線的直播就倍受關注。彼時,俞敏洪透露,自己選擇農產品直播帶貨是因為喜歡農業,“農業本是民生之本”,做這件事也能夠助力鄉村振興。

  然而,直播初期近兩個月東方甄選銷售近550萬元,近半年以來直播業績表現平平。直到近日,東方甄選的老師們靠才華“翻紅”。

  俞敏洪在他的個人公眾號裏寫到,6月2日去參加直播的時候,同期在線人數大約是五六千人。“我們認為還需要有一段時間才能平均在線八千到一萬人。我為了鼓勵團隊,跟他們說很快我們就會到一萬人的。”

  沒想到,6月10日早上,一段關於董宇輝直播接近兩分鍾的視頻受到網友的強烈關注。當日晚上“東方甄選”直播在線人數達到兩三萬人,到董宇輝直播的時候升至5萬人左右。

  東方甄選直播團隊見此,迅速“召喚”俞敏洪趕到現場參與直播。經過大概1個小時與董宇輝的調侃互動,直播間在線人數超過10萬人。“這是我開播以來,包括我的個人號,從來沒有達到的數量。”俞敏洪表示。

  當知識分子帶起貨來,直播間畫風就開始變得不一樣了。從“雙語帶貨”、地理知識科普、曆史文化教學到“現場作文”,這一切在“東方甄選”直播間裏都隨處可見。 董宇輝的直播間曾發生過著名的“直播間四進四出買大米事件”,有網友表示,人生30年沒這麽離譜過。在一個“知識”直播間,付費買了4袋大米。每一次進來,聽到董宇輝的“小作文”,隻覺得詩意浪漫、情懷暖人。

  現在,董宇輝等一眾原新東方老師、現電商銷售員們已經徹底“出圈”,東方甄選直播成為現象級的傳播。

  新抖數據顯示,在6月10日至6月16日的一周時間,東方甄選粉絲數從不足230萬飆升至1288萬,漲粉超千萬,“一周封神”,單日最高漲粉430萬。此後,東方甄選仍在“吸粉”,截至7月15日晚,東方甄選粉絲數已經達到2231.36萬,其近30天的直播銷售額為7.8億元,單場直播銷售額破5000萬元。

  時隔一個多月,截至7月16日,新東方在線收盤價為15.24港元/股,總市值152.75億港元,相較於東方甄選直播出圈股價大漲時(按6月16日數據計算),其市值已經蒸發133億港元,期間還曾遭遇騰訊控股“清倉式”減持。不過,相較於直播出圈前(按6月9日數據計算)的股價表現,新東方在線市值已經拉升超100億港元。

  對於東方甄選的“逆襲”之路,海豚社創始人、電商戰略分析師李成東指出, “新東方老師優秀的口才、強大的輸出能力是直播間爆火的基礎。”李成東表示,觀眾已對之前直播間吵架、改價、破產等帶貨套路和劇本產生了審美疲勞,東方臻選的帶貨直播間就是一次新的降維打擊。

  “頭部主播的缺失也給了腰尾部玩家新的機會。東方甄選的熱度飆升,也讓抖音意識到這可能是和淘寶、快手打出直播差異化的關鍵。抖音需要新頭部,新的增長抓手,推東方甄選上位成為必然選擇。”李成東表示。

  不過,從2021年冬天開始轉型而來的東方甄選似乎格外謹慎小心。東方甄選方麵回複《商學院》記者采訪稱:“對於最近的變化,我們整個團隊的確感到非常振奮,但‘紅與不紅’並不是我們對東方甄選價值的理解維度。我們也清醒地看到,在某種程度上,這是一次意外的走紅,我們在直播領域還是一個小學生。”

  就像俞敏洪叮囑的,“這也可能是一時的熱鬧。對我和新東方的各種讚譽,我們就當做是對我們的鞭策和鼓勵。這種讚譽在意不得,更加不能驕傲。”

  圍觀新東方

  有光就有陰影,流量意味著被圍觀,而被圍觀有時候也是一件危險的事情。

  例如,有人會質疑董宇輝的帶貨文案是劇本,張口就來的“小作文”是不是有人專門給主播們寫的文案。東方甄選方麵直言:東方甄選的主播並不依賴提詞器,董宇輝個人也解釋過,沒有人寫劇本、文案,而是他結合產品的特點,充分發揮個人特色。

  例如,直播間6元錢一根的玉米被指價格偏高;有消費者6月9日在直播間購買的桃子,6月13日收到貨,但6月15日消費者取件時卻發現桃子已經黴爛長毛並進行投訴……

  在狂熱的追捧下,無數網友正在圍觀新東方主播、圍觀東方甄選,也將東方甄選的一舉一動放在放大鏡下觀察。

  東方甄選方麵反複強調:“我們在直播領域還是一個小學生,所以希望大家予以我們更多的耐心和時間,我們會認真、踏實地做事,努力回報大家的喜愛和支持,踏踏實實為農村、農民、消費者做出有益的貢獻。”

  還有更多的人在思考,爆火的東方甄選得到了流量和曝光度,但這是否就意味著新東方的轉型可以宣告成功?全聯並購公會信用管理委員會專家安光勇認為,雖然目前東方甄選看上去比較成功,但我們很難把東方甄選的成功歸結為“雙語直播”的商業模式上。因為一是該模式並沒有經曆過時間的考驗,到了後期是否也有目前強勁的表現還不能判斷;二是帶動此次熱點的有可能是由新東方這一品牌所帶來的結果。

  “對於新東方在線來說,經過多年的經營,其影響力並非隻是覆蓋了培養出來的上千萬名學員,而是已覆蓋了全國大眾。因此東方甄選的成功並不意外,但這個勢頭是否能夠持續下去,得看東方甄選後期的運作能力。”安光勇表示,畢竟隻靠之前的品牌效應和情懷是很難維持目前的狀況。

  會否曇花一現

  俞敏洪曾經“不正經”地介紹東方甄選,稱東方甄選之於新東方的意義,就是“學習學累了就得吃好的”。因為一個人的一生就是兩件事:一是通過學習不斷地進步;二是通過好好吃飯不斷地健康,兩者如果有機地結合起來,人的一生就不會過得太差。

  而吃東西這件事情,真的被新東方老師們認真地做了起來,他們鼓勵觀眾讀書、思考,也告訴他們要好好吃飯。

  董宇輝曾表示:“當老師一段時間之後,我發現自己可以當一個好老師,成就感給我力量。後來直播一段時間之後又發現,通過努力,我也在漸入佳境,所以也挺喜歡的。不管是講台上給孩子們講課,鼓勵他們豐富自己的靈魂,還是我們在鏡頭前給人們帶來更豐富的桌餐,其實都很有意義。”

  據東方甄選方麵介紹,其在創立之初就確立了自身的初衷、調性,希望帶來真誠、專業、有趣、有內涵的直播,讓大家無論是否購物,都可以逛一逛,放鬆一下,學到一些知識。在這種調性的基礎上組建的東方甄選主播團隊,也會更加重視主播的內涵。

  值得一提的是,農產品直播帶貨難度不小。從俞敏洪宣布轉型助農直播起,一直就受到社會各界的各種質疑,“有同情的、有譏諷的、有惋惜的,但很少有人覺得新東方能夠做成功。”俞敏洪回憶道。

  商務部研究院副研究員洪勇指出,在教育培訓和直播電商兩個領域賺錢都不容易,可持續性地賺錢更不容易。農產品電商是電子商務裏麵的難點和痛點,很多主播甚至頭部主播都在農產品直播帶貨中翻過車,要實現農產品直播電商的可持續發展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為避免曇花一現,還需要新東方一步一個腳印慢慢經營。新東方現在有一些直播熱度,為了保持熱度,最重要的是要保證產品的品質,要擁有穩定的供應鏈體係,打造產品品牌。建議其在選品上下功夫,多選擇一些有國家地理標誌的產品。”洪勇分析道。

  東方甄選方麵告訴《商學院》記者,未來將大力發展東方甄選自營產品。“我們已經推出了幾款自營產品。由於農產品不是標品,種類豐富,因此我們正在持續努力,讓自營產品的各個環節更穩定、可控。”

  據介紹,新東方在線的未來願景是:左手是一家農產品科技公司,右手是一家文化傳播公司。農產品科技是公司的內核,解決客戶在物質上的需要;文化傳播是公司外在表現形式,解決產品和客戶之間的連接問題,建立客戶認同感。

  直播間裏拚什麽

  拋卻“知識濾鏡”和情懷,也不談“農民的兒子”的夢想,僅僅單純從直播電商的發展角度,在多位專家看來,東方甄選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

  互聯網分析師葛甲認為,東方甄選直播平台的搭建可以說是“重新蓋房子”。看起來過去新東方是教師在靠口才授課,現在是東方甄選靠原來的教師們在直播間裏用口才賣貨,但實際上是非常不一樣的。

  具體而言,在過去,授課老師的口才也隻是一方麵,新東方更多地還是靠一套內部運行和業務推進機製。它是集團化運作,不斷設立分校擴張,提供以學員為中心的差異化服務,以及“教師與銷售”合一的一整套模式。

  如今,直播間主播的口才也隻是一個條件,帶貨才是最終目的。“現在做直播比兩三年前更難。直播已經不光是能說會道這麽簡單,裏麵還包括了許多程序,比如采購、供應鏈、現場安排、營銷推廣、直播方向等等。”葛甲表示。

  葛甲對《商學院》記者表示,直播間的生命線就是量,把量的問題解決了,供應鏈的問題也就隨之解決了。而供應鏈是直播的核心問題,所以量級決定直播間的話語權和議價權。在銷售數量麵前,用口才促銷的手段是次要的,最終還是要落實到商品的價格上來。

  想既要保證供應鏈,找到合適的、優質的農產品,又能拿到合適的價格;既要保存其助農情懷,讓利於農,又要讓直播間的消費者能接受,還要賣得出貨……這些都存在挑戰。“資本是不講情懷的。”葛甲表示。

  “精英化的戰場不在直播間。”葛甲直言,直播間主要還是“草根”的戰場、下沉的戰場。所以,在他看來,當前東方甄選因為才華和知識而爆火,在短期內是一件好事,一個好的開端,但是如果在直播電商行業裏持續靠講故事、講情懷帶貨,那就是舍本逐末了,畢竟“有知識的玉米”在某個時期內會有很多人認同,但是不會獲得長久的認同。

  “真正決定這個直播間帶貨能量的,還是深層的供應鏈能力。”葛甲總結道。

  李成東認為,從本質是帶貨性質的直播間來說,情懷和雙語直播的內容形式可以有效地吸引流量。但長遠來看,完善農產品的供應鏈、不踩監管‘紅線’才是避免曇花一現的有效手段。同時,保障商品的品質,提升消費者的口碑,也是良好的正向循環。

  “東方甄選需要做好兩件事:一是不踩監管‘紅線’,二是解決農產品供應鏈問題。”李成東直言,資本不會被情懷打動,這也是股價近來大漲大跌的原因,及時摸索出一條適合自身發展的路線,才是當務之急。

  “知識帶貨”可否長青

  無論如何,東方甄選著實給直播電商行業打開了新的大門。

  此次東方甄選大火,無疑讓人們在直播間的詩意與浪漫當中思考:我們到底需要什麽樣的直播?是瘋狂地喊著“買它買它”,還是“為知識付費”的購物?

  央視網發文指出,在很多人的印象裏,“三二一,上鏈接”、“家人們,小心心點起來”、“OMG,買它買它”是帶貨主播的標配話術。這種喊叫式的吆喝,已經難以滿足人們更高層次的需求。如今,董宇輝帶來了不同的畫風,讓賣貨有了文化意境,觀眾直呼“愛了”,反襯出民眾對直播模式變革的期待。

  從“低價營銷”到“知識帶貨”,直播電商似乎正在開啟下半場,從業內人士到消費者都在追問:“知識帶貨”是否會成為直播電商行業的新風口?

  電商直播“新農人”培育計劃組織者之一、“一十百千”數字鄉村振興賦能計劃組織者之一袁帥表示,穀賤傷民,鄉村振興時期“三農”產品電商與直播亟須走出“低價營銷”怪圈,東方甄選的出現和模式不僅僅是新東方轉型的體現,更是直播電商江湖發展大潮流下所催生的必然轉型。

  袁帥分析指出,隨著電商平台和商家之間的競爭愈演愈烈,農產品“低價營銷”“低價上行”現象不斷凸顯。農產品溢價空間本就較小,低價引流營銷模式下,非頭部商家因低成交量難以盈利,頭部商家為提升店鋪流量,用於“營銷費用”等的中間成本甚至比傳統模式中間商成本更高,是“賠本賺吆喝”。雖然有較高的供應鏈效率支撐,但往往以擠壓生產者和流通環節的利潤為代價,不利於農民持續增收。

  他認為,用“有質電商、價值直播”打破“低價營銷”的怪圈,不得不說東方甄選在這一點上起到了引領的作用。

  “穀賤傷民,真正的直播電商帶貨本該如此,惠民助民,而非割民。”袁帥表示,亂象喧囂疊生的直播電商,需要通過這樣的清流和典型案例,這也是數字經濟潮流流量平台的正能量引導,如今互聯網需要文化的洗禮。

  正如人民網評董宇輝走紅時說的,且不論“知識+帶貨”的另類直播能否長青,對知識的追捧,必將是一件有益之事。

文章轉載自:新浪新聞

本文到此結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呢。

Tags:

推荐文章